這種可恥的行為,我們要堅決反對!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我國既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每年需進口上億噸糧食。然而據統計,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每年約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讓人細思極恐!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迫在眉睫。一方面,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特別是在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復雜的國際環境影響下,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黨的優良傳統,更是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防止鋪張浪費,狠剎享樂、奢靡之風,黨政機關、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理應以身作則,當好表率。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節儉,《左傳》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墨子認為“儉節則昌,淫佚則亡”,諸葛亮提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司馬光作《訓儉示康》,告誡其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時期的延安,前來訪問的美國記者斯諾,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看到了一種無往不勝的偉大力量,稱其為“東方魔力”“興國之光”,“他們堅忍卓絕,任勞任怨,是無法打敗的。”毛主席有句名言“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他的鞋帽衣服總是補了又破,破了又補,一件睡衣一穿就是20年,打了73個補丁……周恩來總理每次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抹干凈吃,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也要馬上撿起來吃掉。
毛主席打滿補丁的睡衣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今天,我們擁有的這份“家底”,是幾代人篳路藍縷、艱苦奮斗才攢下的,決不容在揮霍浪費中白白斷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浪費之風務必狠剎”“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沒有任何權利浪費!”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備受社會關注的三公經費支出連年下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基本剎住,但我們也應看到,一些黨員干部貪圖享受的思想根子還在,過緊日子的意識還不牢固,艱苦奮斗的作風逐漸淡化。有的單位在公務接待上講排場、搞隱形變異,名為吃工作餐,實則吃大餐;有的貪圖享受,“不吃公款吃老板”,吃高檔“土菜”入高檔會所;有的花起公家錢來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嚴重;有的大搞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殊不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就是對國家資金和資源的極大浪費。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自己吃過苦,方知百姓疾苦,物質生活條件越是改善,就越不能丟了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個傳家寶。作為黨員干部,當深知,鋪張浪費絕非小事,任由這種現象發展下去,必然會導致脫離群眾、背離初心、敗壞黨風政風。當前,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任務依然艱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六穩”“六保”壓力依然巨大,廣大黨員干部應當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作為修身養德、錘煉黨性的磨刀石,作為廉潔奉公、節制欲望的試金石,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本色。(來源:三湘風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