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湖南下發《關于統籌規范責任狀及“一票否決”事項的通知》,明確規定:未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省級層面一律不得對市州、縣市區黨委政府簽訂責任狀;省直單位對本系統簽訂的責任狀,2019年一律壓減50%以上,從2020年不再簽訂;省級層面各類“一票否決”事項統籌歸口省績效評估委員會審批,部門一律不得擅自單獨設置;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另有規定外,省直單位對本系統一律不再設立“一票否決”事項。市縣兩級同步開展清理,堅決防止向基層推卸責任、轉嫁壓力。
不可否認,作為推動工作的手段,責任狀和“一票否決”就像兩條鞭子,若用之得當,能起到一呼百應、立竿見影的實效,若用之不當,則極易滋生上級“出題”的官僚主義和下級“作答”的形式主義。 近年來,對于縣區鄉鎮基層干部而言,來自上級的“兩條鞭子”使用范圍越來越廣、頻次越來越多,越往下層層加碼,動輒簽“責任狀”倒逼工作進度、出了問題就以屬地管理為由“打板子”,基層苦不堪言。有人說得直白:以有限的權力承擔了無限的責任。據媒體披露,有的鄉鎮每年與上級有關部門簽訂的具有“一票否決”性質的責任狀多達60份,納入的事項幾乎涵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官僚作派將責任層層下推,導致基層干部群眾像“無頭蒼蠅”一樣,做事抓不住重點,工作沒有效率,不堪重負之下只能疲于應付。于是,“認認真真作假”的形式主義逐步蔓延,反而不利于工作落實。
不簽責任狀,一些不作為、不抓落實、不負責任的干部就少了一道“擋箭牌”;不搞“一票否決”,一些習慣于官僚作派的干部就像趕車人丟掉了馬鞭。 嚴格控制責任狀和“一票否決”,絕不等于基層沒有責任,工作反而更需抓嚴、抓實、抓出成效。問題是,在責任狀、“一票否決”做減法的背景下,如何讓基層活力做加法?沒了這兩條鞭子,如何讓馬兒跑得更快更歡? 首先是明確權責。權隨責走、權責對等,上級部門的歸上級部門,基層組織的歸基層組織。上級部門決不能把責任簡單打包打捆直接下壓給基層,相反要在自身履職盡責的同時,俯下身子為基層當好導航儀和助推器;基層組織要充分發揮貼近群眾的優勢,主動、認真作答,用實干和智慧交上圓滿的答卷。只有當責任狀真正負起責任,“一票否決”不被隨意濫用,才能讓廣大基層干部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干事創業、為民服務上來。 其次是賞罰分明。根據具體工作實際,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考核要一把尺子量到底,既指向基層組織,又指向上級部門。只有在考核上“獎得名正言順,罰得心服口服”,才能促成上下級之間手拉手、心連心、共成事,形成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自覺,進而迸發出“馬不揚鞭自奮蹄”的激情和動力,用實際行動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既要對癥下藥,更要猛藥去疴,以期達到的目標就是,廢除看似負責實為推責的假把式,讓基層干事創業的活力競相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