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切實發揚不畏艱辛、吃苦耐勞、銳意進取的精神,充分發揮青年生力軍作用,確保圓滿完成建設目標,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做更大貢獻。”
01
張勇,男,共青團員,2017年從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分配到我局衡陽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金蘭鎮安置點工作,現任常寧市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一工區項目部綜合員。自集團打響易地扶貧攻堅戰以來,他立足扶貧一線,以項目部為家,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中,工作認真,愛崗敬業,樂觀向上,努力完成項目部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因家在外地山區,吃住都在項目部,他把項目部當成自己的家。自從2017年9月11日來到項目部,除了春節假期外,平時從來沒有休假、請假,沒有休息一天,以工地為家,每逢過節都堅守在工地一線,任勞任怨,愛崗敬業,嚴格要求自己,完成施工任務,當一些人在考慮去向,一些人還在抱怨,他卻在起早貪黑的努力工作。家里條件不好,只有不停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捷徑。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只要工地干活,不管刮風下雨還是下雪天都堅持上崗。每天除了正常的工地巡視,還負責一些內業資料,晚上利用業余時間不斷的充實自己,自己學習CAD,WORD等辦公軟件,看圖紙,算工程量。平時也向項目部的老同志請教施工管理經驗,自工作以來,刻苦努力,逐步成長,對工作兢兢業業,受到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結合去年的工作和學習經驗,張勇逐漸掌握了工作要點,一直積極學習,樂觀向上,虛心求教,力求最好,在今年第一季的工程通進度上報中排名前十,獲得公司表揚。在工作中一絲不茍,堅守崗位,不脫崗,以身作則,辦事盡職盡責,實事求是,在扶貧項目上認真貫徹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獻”的企業精神。工作之余勤奮自學,認真鉆研,積極的申請報名土建類專業資質證書,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理論知識水平,這就是我局常寧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一工區項目部扶貧攻堅戰中的一盞明燈。
02
趙松波,共青團員,他一個性格開朗活潑的男孩,時間就像手中緊握的沙,悄悄從指縫間溜走,轉眼間,進入公司一年了。這一年來,他相繼在衡南縣易地扶貧八工區托塘安置點和十一工區江口安置點施工,扶貧項目大都地方偏僻、條件艱苦,這也錘煉了他吃苦耐勞、不畏挑戰的性格,下面敘說他的工作心得。
現場是極其考驗個人能力的地方,如何指揮工人作業,如何規范施工流程,如何管理和協調整個施工現場……這些旁人看著稀松平常的事宜,卻蘊藏著大技巧和大智慧。記得剛到項目時,他滿心“初生牛犢不怕虎”,只知道埋頭苦干,不善于運籌謀劃,吃了不少事倍功半的虧。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打基礎地梁時,由于自己缺乏經驗追求進度,導致打出來的地梁脹模,頓時慌得手足無措,幸虧宋指揮長和項目經理劉勁親身教導,傳授經驗,才避免了損失擴大,這也讓他吃一塹長一智,明白了項目施工也要“三思而后行”。
在扶貧項目上,“白加黑”“5+2”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有時他也會初心動搖,消極懈怠。但看到身邊的領導同事們一個個風雨兼程、無懼無悔,和父母年齡相當的民工們辛苦勞作、任勞任怨,他不禁告誡自己:沒有資格偷懶!尤其看到貧困戶們入住新房,露出那幸福而淳樸的微笑時,所有的辛苦勞累和不滿抱怨,頃刻化為烏有?!懊块_發建設一個工程項目,就猶如創造一件藝術作品”,當年他參加公司培訓時,聽到這句話不以為然,現在卻感同身受。當看到自己親手鑄造的建筑順利竣工,矗立在自己眼前時,儼然覺得自己是個大寫的“工匠”。
在這一年的工作中,他獲益匪淺,對現場施工知識和技巧的掌握愈發嫻熟,為人處世能力也有了提升,包括與同事、與班組的相處方式,與建設、監理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這些都是他在項目上收獲的寶貴財富。路上春色正好,我會乘上理想之馬,揚鞭起航,爭當扶貧戰士,做合格建工人。